篮球比分直播_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188bet亚洲体育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首页

中国民族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湖南民族高等教育经验总结

时间:2019-04-23 作者:朱朝晖  刘晗  张旺  点击:[]

  湖南民族高等教育以1958年吉首大学的成立为标志。经过60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民族地区15所院校为依托、其他高校参与的民族高等教育格局,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宝贵经验。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启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恒温模式”

 

  民族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湖南民族高等教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各级领导对发展湖南民族高等教育给予支持与关怀。1958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在湘西自治州设立吉首大学,正式开启民族高等教育。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民族高等教育,多次开展调研、专题研究、给予指导。2016年,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吉首大学,推动湖南民族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

 

  2、形成比较完备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湖南通过法规政策对民族高等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在各种专项规划中对民族高等教育进行具体指导。2011年,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若干规定》明确:“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等教育,办好省内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班,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给予政策扶持。”“高等学校在招收新生时,可以实行定向招生,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考生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降分或者加分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2016年,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支持省属综合实力较强高校分别与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学院、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湘南学院、湖南医药学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2017年,省人民政府下发《篮球比分直播_探188bet亚洲体育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体育比分-投注官网: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引导部分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支持民族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2017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提出支持芷江师范升格,申办张家界旅游学院,支持吉首大学、怀化学院、湖南医药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3、建立健全民族高等教育机制。省教育厅、省民宗委设立了专门的处室负责协调民族高等教育。省内各有关高校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机制。吉首大学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长沙理工大学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分管校领导总体协调,学工、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各学院具体落实的三级工作机制,构建了“3+3+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工作室,汇聚多方力量,建立了思想、情感、物质帮助和职业发展多方面的关怀体系。

 

  二、夯实基础,合理布局,构建民族高等教育“立体版图”

 

  湖南民族高等教育参与主体众多、内容丰富,已经形成综合的、立体的体系。

 

  1、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湘西为主体,湘西北、湘西南为两翼”的格局。民族高等教育主体遍布全省,既包括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等民族院校,又包括分布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湘西、怀化、张家界、常德、邵阳、永州、郴州等市州的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等15所高等院校,还包括承担民族教育职责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呈现出“依托湖南,立足湘西,服务湖南民族地区,辐射湘鄂渝黔桂边区”的功能版图。

 

  2、在院校层级上,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民族高等教育梯级结构。在全省范畴内,参与民族高等教育的高校,既有中央部委管理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高校,也有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吉首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还有省厅和市州管理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在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已经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

 

  3、在教育内涵上,形成了学历完整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地区各高校以专科教育为主。1979年吉首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以后,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怀化师范专科学校、邵阳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举办本科教育。2003年,吉首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吉首大学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邵阳学院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吉首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至此,民族高等教育涵盖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预科全部的人才培训层次,形成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本专科人才培养和民族预科教育、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突出主题,扎实推进,让民族高等教育成为民族团结“石榴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多年来,湖南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为民族高等教育注入民族团结要素,多所学校荣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荣誉。2018年,吉首大学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1、创新民族团结创建机制。各高校在实施民族高等教育过程中,注重健全检查考核、条件保障、激励表彰等工作制度,形成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吉首大学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部门组织、基层创建、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中南大学设立“帕提玛工作室”,打造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智库”和“推进器”。湖南大学完善民族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成立“湖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名师工作室-田慧工作室”,完善“生活帮困、学业帮扶、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团体辅导”的“两帮三导”工作常态机制。长沙理工大学设立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立三级工作机制,构建了“3+3+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工作室。

 

  2、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高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好课堂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行各民族学生混合编排班级、混合安排寝室、混合开展活动“三个混合”,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湖南大学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吉首大学定期组织开展评选全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表彰,各民族大团结蔚然成风。湖南工学院增设“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科”,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与关怀,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湖南文理学院、怀化学院、长沙医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始终坚持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和谐发展,精心组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3、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精准扶持。各民族多元一体,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学生共学共乐,是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大优势。各高校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对少数民族学生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精准帮扶,建设了温情温暖校园环境。中南大学建立“民族学生学业辅导室”和“56度中南”线上学业辅导平台,创建少数民族学生职业选择优势训练室,量身定做职业规划和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湖南工业大学每年定期召开4次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和1次新春寒假留校学生集中慰问活动;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MHK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并为考试学生报销考试期间住宿费。湖南文理学院每年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各类奖励和资助100万余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邵阳学院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辅导,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职业理想教育等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长沙理工大学成立了民族学生自律委员会,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权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走边疆访学生”活动,委派老师走访到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中,建立紧密的家校联系,传递了学校的慰问和关怀。

 

  4、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各高校重视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升各族学生的文化自信。吉首大学重视文化形象的整体设计,出版了《凤飞千仞》,打造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吉首大学校史馆等6个文化场馆构成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给予学生全方位民族文化的熏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南大学实施“少数民族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征文、演讲、诵读、歌唱、书法等活动,让各民族文化在校园交流碰撞,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和综合技能。长沙理工大学组建少数民族学生实践团队、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将理想信念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艺术展演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湖南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怀化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民族院校均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

 

  四、智力支持,人才引领,把民族高等教育办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为民族地区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还直接参与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建设。

 

  1、为民族地区培育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目前,民族地区15所高校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9万余人,其中民族地区学生达30%左右。6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共培养了150多万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民族地区高校还开展成人教育,加强专项培训、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实用人才。仅吉首大学办学就为民族地区先后培养全日制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万余人,继续教育累计为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数十万急需的实用人才,湖南教育援疆重点项目已培训12期373名双语骨干教师,为西部计划项目选拔240名志愿者(少数民族117人)到基层服务。2006年开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0多所高校通过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训计划来推动湖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至今已招收1442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学生。

 

  2、为高校培养合格的预科人才。湖南开展民族预科教育的有吉首大学、邵阳学院、怀化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5所高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收一年制、两年制少数民族预科生2500余名。怀化学院从1996年至今,共招收少数民族预科学生9000余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开始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招生,至2018年培养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学生达2968人。2008年,湖南在吉首大学成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将吉首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学院、长沙医学院等高校招生的预科生集中在吉首大学培养,共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近2万人。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立足区域,坚持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促进湖南民族地区的繁荣团结、脱贫致富、全面发展不断贡献特有力量。吉首大学发挥各类科研平台功能,80%以上的科研课题是立足服务于大湘西地区和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策划并主创的大型文艺节目《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持研发的猕猴桃、杜仲等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农民脱贫致富;主持完成的湘西特色矿产品与金属材料加工等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300亿元。怀化学院整合内外资源,立足怀化及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与重点领域,在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决策咨询及教育培训等四个板块构建了39个社会服务平台。湖南医药学院立足于服务武陵片区农村医疗,围绕侗族医药开展特色研究,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邵阳学院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保护研究。

 

  原文网址: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9-04/23/content_9633.htm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吉首大学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